BUB小说网 > 其它小说 > 寒门状元开局分配双胞胎娘子免费完整 > 第九二二章 御前打小报告(第三更)

第九二二章 御前打小报告(第三更)

就在朱厚照沉溺在沈溪的武侠小说中不能自拔时,王华已经联系梁储、杨廷和,仔细研究所得的几册《笑傲江湖》和《天龙八部》中的内容,列出几条罪状,准备上书弘治皇帝揭发此事,由朱佑樘亲自发落。

王华亲自草拟奏本,所列罪状主要有三:

一是书中江湖草莽之人不遵王化,结党对抗官府,杀人放火无恶不作;二是贬损儒学正统,其主人公身为大理王子却不学无术,不遵从儒家思想好好治国,竟然浪迹江湖,还得到许多奇遇,于教化无益;三是内容道德败坏,男女主人公不经三书六礼而私定终身,虽然最后关头悬崖勒马,但差点犯下人伦大错,实在不堪入目。

等奏本草拟好,王华等人却犯了难,虽然他们在朝中地位很高,但如今弘治皇帝很少开大朝会,每天只是简单把内阁成员和六部堂官招到乾清宫议事,他们这些东宫讲官很难面见天子。而冬天又不进行日讲,如何递交奏本成为了难事。

当然,奏本可以通过通政使司上奏,经过层层审核后交由皇帝发落,也可以找有身份和地位的人在朝堂直接上奏皇帝。

王华不想把奏本交通政使司,因为有很大可能奏本会石沉大海,要知道他所奏的事情,是太子平日生活中的琐事,几乎相当于打小报告。太子看那些不三不四的书,他们这些做先生的也有过错,同时这种事张扬开对皇帝和太子的脸面也不好,所以还是找人代为传达上奏更为妥当。

王华首先想到同乡谢迁。

谢迁这几年风头正劲,尤其在刘健和李东阳相继告假不上朝时,谢迁隐隐成为当朝首辅,王华心想跟谢迁打好关系,或许对自己将来入阁有帮助,就想请谢迁帮忙,同时想给谢迁一个“立功”的机会。

王华派人给谢迁送拜帖,花了三天时间才见到大忙人谢迁。等谢迁把王华带来的书籍和奏本内容看过,当即拒绝王华的请求。

谢迁摇头道:“德辉,请见谅,我近来朝事繁忙,无暇替你转呈,你寻他人为好。”

在朝廷这么多大臣中,谢迁是有名的老奸巨猾,人称尤侃侃,完全是一只笑面虎,最善长的便是经营人情世故。

弘治皇帝如今身体有恙,最看重太子的课业,此时应该做的是变着法让皇帝觉得太子勤奋好学,将来可以成为有为明君,结果你却打小报告说太子上课的时候看课外书,等于是在皇帝面前找不自在。

至于太子看的什么书,谢迁并不是很在意,他没想过这事跟远在几千里外的沈溪有关,如果知道的话,更不会出手帮忙了。

王华并非不懂分寸之人,谢迁虽然比他小两岁,但却是会试录取他的房师,两人算是师生关系,尤其如今谢迁掌管内阁,王华看出谢迁不想惹麻烦,当即告辞。

王华回到家中左思右想,只好去求另一位至交好友,也是大明有名的“李公谋”的李东阳。

这一年多来,李东阳隔三差五就请假,主要是他晚年丧子心里不痛快,导致身体每况愈下。但年后这段时间,弘治皇帝特许他刚过继的儿子进国子学,前途光明,李东阳为报“皇恩”,就算“带病”也要回到朝堂做事,结果碰上王华上门来举报太子上课读闲书。

李东阳眼睛里揉不得沙子,他可没谢迁那么世故,得知此事后,详细问明,直接把奏本和几册闲书留下,表示会在朝堂上奏的时候提及此事。

这天正好弘治皇帝在乾清宫召集重臣议事,主要是讨论三边总督人选。

对此弘治皇帝这几天也很头疼,西北哈密一线,瓦剌人屡屡寇边,风声鹤唳,朝廷早就说要出兵给瓦剌人一个教训,结果仅有的一次小规模出击并未取得大的战果。在马文升、刘大夏老迈后,竟然没一人能稳住西北局势,殊为可叹。

朝堂上正在商议,李东阳看了谢迁一眼,这会儿刘健告病在家,内阁大学士只有他二人。

李东阳倒没有嫉妒谢迁的意思,只是觉得谢迁气定神闲,有些反常,看情况谢迁心中已经有合适的人选。

就在这时,站在另一边的兵部尚书刘大夏出列禀奏:“陛下,老臣以为左副都御史、陕西巡抚杨一清,近两年主管西北马政,革除地方弊病,功不可没,可领三边军务提调,镇守西北!”

马文升把杨一清给抬出来,很多人不赞同让这个未来的首辅阁老出来主持三边,主要是杨一清为人耿直,经常与权贵作对,头年里曾弹劾武安侯郑宏,就连弘治皇帝对此人都有些不喜。

但既为刘大夏提出之人选,朱佑樘总要给几分面子,没有反驳,当下询问李东阳和谢迁的意见。

李东阳对杨一清没什么看法,并未说什么,谢迁对此却很赞同,一看就知道谢迁跟刘大夏曾经商议过此事。

见两位心腹大臣都同意人选,朱祐樘当即点头:“既如此,便以左副都御史杨一清暂时协领三边军务,至于陕西巡抚,有何人选?”

杨一清升位,那他本来的位子就需要人填补。

谢迁出列:“陛下,臣以为山西右布政使王琼,近年来治理漕河有功,可擢为陕西巡抚,以示陛下隆恩。”

听到“王琼”的名字,李东阳首先想到的是前任河南巡抚高明城,当年高明城在河南只手遮天的时候,右布政使王琼上京告御状,把高明城给参倒,但一转眼,高明城从河南巡抚调任京城为户部郎中,随即又升为侍郎,从那之后王琼多被打压。后来高明城于宣府兵败去世,王琼三年任满考评为上,本该调左布政使或者入朝为官,最后却因不被朝中重臣所喜平调山西为右布政使。

这样的人,跟谢迁没什么私下来往,但谢迁却出人意料地提出调王琼到西北任职。

陕西巡抚这位置非常棘手,仅仅只是三边总督的副官,还要受那些有公侯爵位在身的总兵官的欺辱,但却是晋升六部堂官的一条捷径。三边是大明对鞑靼和瓦剌战事最频繁的地段,一场战争下来,无论功过大小,朝廷为了彰显大明国威都会提拔不少人,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到西北履职的原因。

对朱祐樘来说,手底下臣子成百上千,就算以前知道王琼的一些事,此时心烦意乱也没想太多。右布政使提拔为陕西巡抚,算是升两级调用,还算合理,又恰逢谢迁这两年做事得体,弘治皇帝未多做考虑,直接采纳。

一众朝官看出皇帝心情不佳,再加上之前一直咳嗽,均有尽快结束朝议的心理准备。

谢迁却突然“不识相”地走出来,道:“陛下,闽粤桂三省提督军务沈溪,年前扫荡粤西南沿海,剿灭地方匪首、匪寇两千余众,与佛郎机外夷交涉,得战船三艘,以及纳贡国书。日前他于地方栽种之番薯、玉米已快马送到京城,请陛下御览!”

一句话,就把朱祐樘的兴致给调动起来。

朱祐樘之前已经知道沈溪在地方剿匪的功绩,酌情予以了赏赐,但关于沈溪种番薯和玉米的事,尚是第一次听闻奏报。

朱祐樘期待地说:“哦?快拿来与朕一观。”

之前朱祐樘听谢迁把这两种农作物吹得神乎其神,老早就想见识一下。

谢迁听到吩咐,遣人从宫门口拿进两个包裹,其中一个里面是根金灿灿的玉米棒,另一个则是一根约莫一斤重的椭圆形番薯,呈送朱祐樘面前。

朱祐樘把玩了一会儿番薯和玉米,问道:“此物收成真的很好?”

谢迁禀报:“回陛下,收成尚在核算中,不过以广东地方的栽种测算,一亩熟田可产玉米两季,亩产在八百斤上下;番薯亩产可达千斤,可栽种两到三季。”

“好,好啊。”朱祐樘大加赞赏。

对于一个熟读四书五经的读书人来讲,或许五谷都分不清楚,更不知一亩地亩产几何。但作为一个勤勉的皇帝,对此却是知之甚详。

弘治皇帝不但每年开春要藉田,春秋两季地方上报的税收亩产的奏本也会审阅批复,朱祐樘见多了也就熟记于胸。

亩产一千斤上下,那一亩地就可以养活三口人,如果产三季,那就可以养活九到十口人。

在场大臣不由议论纷纷,虽然他们之前听说过玉米和番薯,但都没见过,此时听说能有如此高产,均带着几分骇然。朱祐樘道:“传令沈卿家,让他早些推广此作物,以便百姓早日丰衣足食。咳咳。”

皇帝非常高兴,但高兴的结果就是气血上涌,脸色变得潮红,猛烈咳嗽了好一会儿,在场大臣都明白,朝议必须要结束了。

最后朱祐樘还是例行公事地询问了一下,见大小事项没人上奏,于是挥了挥手:“众卿家退下吧……来人,传建昌伯进宫!”

这边朝议刚散,那头皇帝就叫小舅子进宫,二者是否有联系,没人能看懂,只有谢迁讳莫如深一笑,无奈地摇了摇头,抽身出了乾清宫。

李东阳几乎忍不住想追上去询问谢迁,你看出了什么?你知道陛下叫建昌伯进宫的目的?

但李东阳还是没跟谢迁等人一道出宫,他留下来,想把太子上课看闲书的事上奏,这也是他答应过王华的,而王华背后还有梁储等人一同进言,李东阳不能让这几位他心目中的准阁臣失望。

李东阳一向平易近人广交朋友,他少入翰林即负文学重名,主持文坛数十年,善于与文人打交道。

相较而言,李大学士的府邸远没有谢大学士的府邸那么难进,那些薄有才名之人,上门求见一般都会达成心愿。李东阳一向以喜欢提拔年轻士子而著称,经常为他们写诗作赋,民间多有美谈。

因为弘治皇帝开明,再加上李东阳在朝中地位卓然,就算李东阳留了下来,也没人敢把他赶出去。

*************

ps:第三更到,今天应该还有第四更,请大家继续支持天子,订阅、打赏、推荐票和月票多多益善!(未完待续。)

www.。m.

最新小说: 民间禁忌杂谈苏宁 苏宁灵溪 绝代神主 苏莫绝代神主 秦逸尘林妙涵 平妖传 上门龙婿叶辰 张若尘 快穿之女配曼柔 都市狂枭 止战之前 等光来吻你 神级龙卫 将军家的小媳妇 天赋太差全凭系统黑化 叶秋思欧阳雪曾柔 江小白董冉 林烨张晚秋 安雪棠墨云景 权倾南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