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速度方面呢?”最核心的问题是这个,大家都非常的关心。
“如果不考虑距离的问题,四千公里不在话下。”
“还卧槽什么?赶紧愣着啊!”
“卧槽!”
“卧槽?”
这个速度直接把大家干懵了,这个也太牛掰了。
“别这个表情,我们还要考虑人体的承受情况的,距离上百公里的话,最高时速能到三千公里,不过很快就得降速了。”
“加速距离和减速距离是多少?”
“都需要五公里,比飞机的加速时间更长,毕竟要考虑人体的承受程度。”
“也算可以了。”
实验后的总结会,陈潇静静的旁听了一会就了然了。时候再看报告,了解了更多的细节。
模型试车非常成功,那么下一步就是实车实验了。
产线正式启动,一切都按照现实的规格来生产,陈潇心里没底,模型试车实验跟电脑模型计算的相差不到5%,这个准确率相当惊人了。现在有了模型试车的数据,再进行计算机计算推导,实车成功率在80%以上。
这个比例真心不低了,实车可不是单纯的把小模型整体等比例放大就完事了,一些东西小的时候和大的时候那时完全不同的概念。
东西一大,适应的规则就不一样,需要注意的地方就会很多。
小小的形态,不要多注意安全,大大的形态,保护措施就得多起来。
举个最简单的例子,飞机模型在风洞里面的表现不完全等于制造出来之后的飞行表现。低速风洞和高速风洞的数据都要兼顾起来的。
现在管束通道进入实际生产,安装环节后,就得考虑这么大的尺寸会面临什么样的环境。
除了正常的大气压强,还得面临大风,山洪,泥石流,雷击,火灾,冰雹,甚至是雪崩,山崩最极端的环境。
当真正的管束通道给弄出来后,测试组了最为惨无人道的测试,怎么变态怎么来,要是在测试留手了,到了灾难来临的时候,灾难下手可是没有轻重的。
管束通道好似孙悟空被天庭抓了一般,什么酷刑都用了。雷击是用超高压电流来模拟激发的,火灾直接上的是凝固汽油,粘上去根本甩不掉的那种,甚至还掏出了乙炔喷枪去试图切割管束通道。
抗压测试是用高空重物来测试的。五吨重的铁块“哐叽”就砸了下去,后来不过瘾,用绞索加速下坠直接冲击。
动静太大,看得人心惊肉跳,哪怕是远远听了,都觉得可怕。
一开始,管束通道确实没能抗住,经过数十次的冲击直接干开裂了。这就得从头开始,从硅藻的选育阶段开始弄。
就为这事,有的人提出了异议。
“长天科技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?数十次,五吨重的铁块加速从三十米的高空下坠,世界上有哪种材料不变形的?”
“是啊,还用乙炔切割,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www.。m.